找到相关内容615篇,用时3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信徒拜佛的功利心及正信的导入

    ,寻找一个彼此能够整合的认同路径问题。 一.佛教信仰的伦理与规范特征 中国佛教在中国二千多年的演变和发展,早已成为中国文化、中国人的信仰的重要构成,在中国社会的变迁中显出日益重要的功能。观察中国...强调信仰与自我的关系,致力于把自己修炼成为该信仰的主体。 按照佛教的真实教义,应当是具有伦理取向与规范原则的信仰体系。佛教信仰是讲缘起的。缘分,亦作缘份,是中国文化和佛教的一个抽象概念,象征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1570807.html
  • 林丽淑:和谐世界,从心开始 ——对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之几项建言

    2、运用佛教伦理帮助提升社会道德,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; ... 一、佛教的团结合作 ...

    林丽淑 ( 美国芝加哥华藏净宗图书馆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0573305.html
  • 佛教信仰及其认同模式

    课题。  为此,本文的宗旨,主要是以一种“宗教社会性”的论述逻辑,把佛教置于一种社会建设、伦理重建的大背景中来分析,本着一种佛教-社会的互动主义观念来看待佛教及其寺庙所具有的社会功能。它希望说明:佛教...体系,大多是一种个人信仰、佛教伦理的不约而同,以及伦理制约乃至功德互惠的人际交往结构。人有我有,你有我有,同根共体,无缘慈悲,从而是一种人人对应、社会互动的信仰认同方式。  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是,当代...

    李向平

    |佛教信仰及其认同模式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12373840.html
  • 从历史与文化背景看佛教戒律在华消沈的原因

    从传统到现在~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》页  169 ~ 180,东大图书公司出版,台北,民79年  ,以下引用简称「两难之局」。  (2) 收在 Buddhist Ethics and Modern ...从历史与文化背景看佛教戒律在华消沈的原因   曹仕邦  中华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 中华佛学学报第六期 1993.07 出版  (pp.31-54)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

    曹仕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3474058.html
  • 印度佛教史的文献资源概介(下)

    htm   杨惠南,〈从“十事非法诤”论戒律的方便性〉,《从传统到现代: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》,(台北市:东大图书,1990),页15-28。   □ Cousins, L. S., “The ...佛陀教化地区的地图、佛教的历史、佛教基本教义、佛教的宇宙观、生命的轮回、佛教的基本伦理佛教的基本禅修、金刚经、心经、十牛图、佛教字词解释与相关的阅读介绍。   □ http://www....

    见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974104.html
  • 神圣化 OR 世俗化——佛教慈善何去何从?(二)

    意义,以一种自立于国家与市场之外的宗教行动逻辑,基于佛教经济而建构一种社会伦理、关怀信众乃至社会公益。所以,与其去批评寺院经济所带来的所谓世俗化、商业化各种假相,还不如对佛教经济所能建构的社会形式、及其表达的社会意义,努力做到真实的理解。 这就要基于一种社会性的逻辑,把佛教经济置于一种社会伦理、经济生活的大背景中来分析,本着宗教-社会的利他主义观念,来对待寺院经济所具有的善行义举。这种思维逻辑,...

    佚名

    |佛教慈善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3374248.html
  • 佛教生态伦理核心及其现代诠释

      由于现代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、地球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人类在自我欲望膨胀下的杀鸡取卵行为,使得地球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。在此背景下,各种生态文化思潮与文化价值观反思正在世界范围内展开,佛教生态伦理思想的发掘与诠释正是其中一个自觉的组成部分。随著西方生态文化思潮的兴起,近年来中国佛教学者已经开始关注佛教理论中蕴涵的生态文化思想。就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,其主要集中于佛教生态伦理思想的经典文本发掘以及佛教...

    唐忠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474755.html
  • 无相戒法

    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,自净其意,是诸佛教 。”36告诫弟子作为行为的准则,同时成为佛教伦理道德的核心,对净化社会、净化人心起到激浊扬清、澄本清源的效果,持戒便是要“自净其心”,最后落实到当下的一念心,将宗教...似。后来的百丈清规,就是继承和发展了慧能的禅法思想,而建立了一套具有南宗特色的禅门戒规和制度。无相戒法,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佛教戒律的意义,因此对后来禅门弟子破除束缚、任运自在、活泼超脱的禅风有着巨大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22276978.html
  • 和合众缘构建和谐 两岸携手共襄盛举——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纪实

    和合”,本届论坛相聚灵山,其主旨和理念是首届论坛主题的深化,是“六和”愿景的拓展,契合佛教伦理关怀,顺应时代发展要求,影响深远。“和合”思想,融会于人类文明的传承与进步,熔铸于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。“...经济增长、促进人类文明进步,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,推动建设持久和平、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。佛教是开放包容的宗教,佛陀创教即以众生平等、和谐和睦为伦理主张。我们期待,世界佛教界继续弘扬“和合”精神,彰显“...

    陈星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1478325.html
  • 朱子所理解的佛教思想──以心性意涵与修持工夫为讨论中心

    邓克铭,《张九成思想之研究》,台北市:东初出版社,1990年10月初版。   傅伟勋主编,《从传统到现代──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》,台北市:东大出版,三民总经销,1990年初版。   (日)道端良秀,释慧岳译,《佛教与儒家伦理》,台北县: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出版,1973年6月再版。   吴耀玉,《三教蠡测》,台北市:新文丰出版社,1976年6月初版。   杨儒宾,《儒家身体观》,台北市:中研院...

    黄莹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0482075.html